山东临沂架桥机厂家 架桥机防止物体打击安全防护措施规范
架桥机作业过程中的物体打击风险防控必须严格遵循《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和《建筑施工易发事故防治安全标准》(JGJ/T429-2018)的强制要求,通过构建 “源头防控 - 立体防护 - 过程管控 - 应急响应” 的全链条管理体系,杜绝高空落物、物料坠落及机械甩击等安全事故。
临边与高空防护设施需形成立体屏障。所有作业平台临空边沿必须设置高度不低于 1.2 米的防护栏杆,采用双横杆结构,下杆距作业面高度 0.6 米,立杆间距不大于 2 米,底部配套 180 毫米高挡脚板,防止工具滚落。作业面下方 3 米范围内设置安全平网,网宽不小于 3 米,网目边长不大于 8 厘米,网绳节点全部固定,平网搭设应外高内低形成排水坡度。通道及人员密集区域顶部必须搭设防护棚,采用双层脚手板间距 500 毫米铺设,棚顶覆盖防雨帆布,防护棚宽度超出通道两侧各 1 米,长度覆盖整个危险区域。
物料管理需执行严格的固定与存放标准。高处作业使用的工具必须配备防坠绳,扳手、撬棍等小型工具系挂在作业人员手腕或固定点上,螺栓、垫片等零散配件使用密闭工具箱存放,严禁随手放置。材料堆放应距临边 1.5 米以上,重型构件单独设置存放架,采用钢丝绳固定在主体结构上,堆放高度不超过 1.2 米。每日作业结束后必须清理作业面,将剩余物料全部转运至地面存放,严禁在架桥机主梁、平台上留存任何杂物。
吊装作业全过程需实施刚性管控。吊装前必须检查吊具完好状态,确保吊钩防脱装置有效、钢丝绳无断丝锈蚀。吊物必须绑扎牢固,不规则构件增设导向绳,起吊前试吊 20-30 厘米高度检查稳定性。指挥人员必须站在视野开阔位置,使用标准化手势或对讲机指挥,信号不明时司机有权拒绝操作。吊装半径 5 米范围内设置禁入区,使用反光警戒带隔离,配备专职警戒人员,吊物下方严禁站人或通行,跨越通道时必须临时停止下方作业。
作业人员防护与行为规范需同步强化。所有进入作业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帽衬与帽壳间距保持 2-4 厘米,系紧下颌带。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使用双钩安全带,高挂低用在专用吊点或安全母绳上,安全母绳采用直径不小于 12 毫米的钢丝绳,跨距不超过 12 米。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下方设置防火毯,接住焊渣火花,切割作业配备接火斗,防止金属碎屑坠落。严禁抛掷任何物料工具,传递物品必须使用工具袋或绳索吊送,通道内禁止堆放物料,保持畅通无阻。
监督检查机制需覆盖全作业周期。每日班前检查防护设施完整性,重点查看栏杆牢固度、安全网破损情况;班中每 2 小时巡查一次物料堆放状态,发现隐患立即整改。每周进行专项检查,测试安全平网耐冲击性能,校验吊装信号系统有效性,检查记录由安全员签字存档。每月组织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演练,检验防护棚抗冲击能力和人员疏散效率,演练记录与检查资料一并存档,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通过标准化防护设施、规范化作业流程和常态化监督管理,构建全方位的物体打击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