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泰安架桥机厂家 架桥机吊装区域人员清场与警戒实施规范
架桥机吊装作业的人员清场与警戒管理必须严格遵循《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 6067)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80-2016)的强制要求,通过科学划定警戒范围、刚性执行清场流程和完善防护措施,构建 “预防为主、全程管控” 的安全防线,杜绝物体打击、机械碰撞等事故发生。
清场范围划定需依据风险等级动态确定。基本警戒半径应根据吊物高度和重量双重计算:当吊装高度为 2-5 米时,警戒半径不小于 3 米;5-15 米时半径扩展至 4 米;15-30 米时增至 5 米;超过 30 米时必须保持 6 米以上安全距离。对于重量超过 10 吨或悬空高度超过 15 米的高危吊装作业,警戒范围需扩大至计算半径的 2 倍,并包含吊物摆动、坠落缓冲的额外区域。清场区域应覆盖吊装作业半径、吊臂回转范围及吊物坠落影响区,必要时设置二次缓冲带,宽度不小于 2 米,防止人员翻越主警戒带。
清场实施流程需执行标准化操作。作业前 30 分钟必须启动清场程序,由专职安全员带领班组人员逐区域排查,重点清理吊装半径内的闲散人员、无关设备及易燃杂物。清场时使用手持扩音器循环播报警示信息,确保所有人员知晓警戒范围和撤离路线。对于无法立即移走的固定设施,需设置醒目的防撞标识并保持 3 米以上安全距离。清场完成后,由施工负责人、安全员、监理三方共同签字确认《吊装区域清场验收单》,未经验收严禁启动吊装作业。
警戒设施配置需形成立体防护体系。物理隔离应采用高度不低于 1.2 米的钢管围栏或模块化金属护栏,底部设置 30 厘米挡脚板防止小型设备滑入,围栏连接处用防盗螺栓固定并涂刷红白相间反光漆。柔性隔离使用断裂强度不低于 800N 的反光警戒带,配合可升降式路锥,每隔 1.5 米设置一个固定点。警戒区内必须悬挂 “禁止入内”“当心落物” 等警示标识,字体高度不小于 10 厘米,夜间作业需加装频闪警示灯,亮度不低于 500cd 且闪烁频率控制在 1-2Hz。
过程管控需建立多重监督机制。每个警戒区域按每 50 米配备 1 名专职警戒人员,佩戴反光背心和红袖章,持对讲机与指挥台保持实时通讯。警戒人员需站在视野开阔位置,确保覆盖吊装盲区,每 15 分钟向指挥中心报告现场情况。作业过程中协调小组每 2 小时巡查一次,重点检查警戒设施完整性、人员在岗状态及违规闯入情况,发现警戒带破损、标识模糊等问题立即整改。采用电子围栏系统实时监测人员闯入,当监测到未授权靠近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同步联动起重机停止操作。
应急处置措施需确保快速响应。警戒区内设置宽度不小于 1.2 米的应急通道,标注 “紧急疏散路线” 并保持畅通无阻。施工现场配备应急救援包,包含止血带、担架等器材,各警戒点指定 1 名应急联络人,确保紧急情况下 3 分钟内响应。制定误闯入应急流程:发现人员闯入时,警戒人员立即发出 “停止” 信号,司机紧急制动,待人员撤离并确认安全后,重新进行吊装前检查方可恢复作业。每月组织一次应急演练,检验清场效率和警戒响应能力,所有演练记录与清场验收资料一并存档,保存期限不少于 3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