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来宾行车行吊厂家 桥式起重机班组安全管理会议频次规范与内容实施细则
桥式起重机班组安全管理会议的组织实施需严格遵循《特种设备安全法》及《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落实使用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规定》(总局令第 74 号)要求,建立 “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 的常态化会议机制,确保会议频次合规、内容务实、执行有效,形成与绩效考核、设备管理闭环衔接的安全管理体系。
会议频次实行法定化规范,明确不同层级会议的刚性周期。班前安全会作为每日作业启动的法定程序,需在每班作业前 15 分钟内召开,时长控制在 5-10 分钟,由班组长主持,全体当班人员参加,纳入交接班记录存档。周安全例会需固定在每周第一个工作日召开,参会人员包括班组全体成员及设备管理员,针对一周作业风险进行集中研判。月度安全会每月月底前召开,总结全月安全工作并部署下月重点,必要时邀请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列席指导。遇有暴雨、大风等极端天气或设备发生异常情况,需立即召开临时安全会议,传达应急处置要求并调整作业计划,确保风险防控及时到位。
会议内容构建场景化体系,实现法规要求与现场操作的深度融合。班前会实施 “三查三讲” 流程:检查钢丝绳润滑状态、制动器灵敏性及限位装置有效性,讲解当日吊装物料特性(如异形件吊点选择)、作业区域障碍物分布及指挥信号确认方式,强调试吊程序(离地 20-30 厘米停顿检查)的执行要点。针对雨雪天气等特殊情况,需额外增加轨道防滑措施检查和低温环境下制动系统预热要求的专项提示。
周例会采用 “问题导向” 式结构,重点通报违章操作记录(如未执行 “十不吊” 原则的具体案例)、设备隐患整改情况(如制动衬垫磨损超标处理进度)及本周安全指标完成数据(如未遂事件上报率)。组织开展典型事故案例复盘,结合本班组实际分析斜拉歪吊、信号误判等常见风险的预防措施,对制动器维护、钢丝绳检查等实操环节进行技术研讨,形成《周安全隐患排查清单》并明确整改责任人及期限。
月度安全会构建 “三维提升” 内容体系:一是法规标准培训,解读《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程》(TSG 51-2023)相关条款,重点学习《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准则》中关于起重机械的强制性要求;二是月度安全绩效分析,关联绩效考核数据,通报违章扣分、隐患发现奖励等落实情况,对连续三个月无违章的人员予以表彰;三是应急能力建设,组织指挥信号误操作、制动失效等场景的桌面推演,验证应急处置流程的有效性。
会议实施保障强化 “双记录一审核” 机制。班前会内容需详细记录于《交接班记录本》,明确当日风险告知及人员确认情况;周例会和月度会需形成正式会议纪要,包含议题、决议、整改事项等要素,参会人员签字确认后存档。设备管理部门每月对会议记录进行专项检查,重点核查隐患整改闭环率及会议决议落实情况,检查结果纳入班组安全考核体系。对未按频次召开会议或记录弄虚作假的情况,按绩效考核办法予以扣分处理,确保会议制度刚性执行,形成 “会议部署 - 现场落实 - 验证改进” 的安全管理闭环。